Skip to main content

我的2021

· 8 min read

我算是最晚写年终总结的人吧?也许本来我也没想起来写,是因为我觉得过年在老家有些无聊。 就像2020年我也没有总结,应该是因为当时还有挺多事情的,这个年过的就稍微有点闲了。

起因

从年初来说,应该是刚刚忙完大三上一系列课程,肝的或者不肝的,水的或者不水的,然后寒假前夕看到一篇文章。我印象里是复旦大学生存指南,也许不是(但是这仍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小册子,推荐给所有大学生看,"四年时间是我们最宝贵也最沉重的投资,你想好怎么使用了吗?"的金句振聋发聩。)我决心探索一番:我究竟适合什么样的生活?或者说认真考虑随大流读研是我想要的吗?

所以我决定找一份实习,看看工作怎样。

阳光

找实习的过程并不尽如人意,前后面了字节三次,也许觉得我不符合预期,也许觉得我水平不行,给我挂了。最后我找了个学校旁边的阳光出行,离公寓非常近。

在阳光实习的组长是一个看起来挺年轻的大哥,也许是为了照顾实习生,他坚持让我用两周来学习Go,熟悉语言用完整的两周,其实我第一周就觉得自己能使用这门语言了。本来在学校里就是一门课新学一门语言,最后还要交作业,用全职的两周太奢侈了。后面一周我就边摸鱼边看技术花边新闻(指类似阮一峰博客里的周刊之类的东西)。后面我就在做一个内部平台的维护,BTW,前端也是我用 Vue 一起维护(因为人手不够,前端的人手似乎总是不够的,这也许和我们目前在舆论里对前端的劝退有关,但是这些岗位又是那么重要)

中间我发现有一些代码犯了 "Repeat Yourself" 的问题,显然之前有的开发者为了进度做了先拷贝再小修改的问题。并且我也遇到到因为进度原因,没有人愿意重构这个地方的经典状况。直到我离职,那个代码依旧是那个样子。 一共做了两个月,把学习的两周和春节算上,应该也就一个月多点,我就离职了。

中间有一个特别经典的事情,组长开会说我们这个组工作时长并不长啊,上面可能会怎么怎么看我们组...实际上原因是五个人里准点下班的有三个(笑),平均下来时长就不高了。并且提议我们6点后在公司做一些其他事情。因为当时我已经过了阿里云的三面了,第二天提了离职。(组长也许觉得是因为说了那些事情才导致我离职的,其实不是,虽然这种不好的风气我也不喜欢,并且我当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很容易,自然也很准时)

武汉,以及春天

开学的第一周是线上教学,然而我先和李老师去了一趟武汉,虽然武汉一直在常见的阴雨天气里,但是因为停留的四五天非常短暂,所以它自然留给旅人一种美妙的回忆。在武汉约在武大的老朋友一起逛校园,赏樱花。于磨山的林间小路骑车寻找艺术馆,在山的那边湖的那边和李老师做小型摩天轮。

在武汉的某一个早上接到了杭州打来的 HR 面电话,这意味着开学我就可以去那边实习啦。

因为想要兼顾学校和实习,所以我搬家到了一个中间点,并在这里度过了春天和夏天。

云原生?云原生是什么?

直到7月之前,我的大部分精力都在实习上(也许排第二的是通勤,笑)。在阿里云云原生某小组实习的第一个任务挺有挑战的,不过也没那么挑战。说到底别人看出了任务的必要性,收集了实现路径上的一些方法,明确了关键节点的可行性,最后交给我来完成。不过我入职后的三周都扑在这个上面了。

此时,课业是第二位的,我上了每周五的课。周末做作业,并且感谢小组成员们带我飞,团队有一些工作甚至没给我安排。

在公司的实习是蛮有意思的。设计和实现都要做,也许实习生做前一部分少一些,但是也是有的。我觉得遗憾的地方是,没有从头完成一个独立的事情(也许"从头"也比较模糊,且罢),所以毕设是一个很好的机会。

磕磕碰碰中,在真实场景里遇到了代码质量这样熟悉又陌生的名词。以前总是读,但是很少想,也很少实践,但是这些功能之外的东西,在实习里碰到了更多。

夏天快要过去了,我回忆起来的场景总是:刚刚结束期末考试的7月份,去和李老师散步的时候遇到的云彩。

阅读,阅读,还有网上冲浪

秋天回到了学校旁边的公寓,我也只是有时候去公司。我买了一些书,并且开始喜欢红楼梦和水浒传。不知不觉中冬天便来了。我参与了 cuetorial.com 的翻译,在后面阅读 Linus 自传 Just For Fun 的时候,才意识到这是一种与千里之外的人合作创造的乐趣。

2021 我做出了自己选择,有意思的事情但愿我都记录下来了。